郭倉義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副教授,美國辛辛那堤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工業工程博士。曾獲中華民國品質學會99年度品質論文獎、86學年度國科會甲等獎助、國立中山大學98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優良課程:「生產與作業管理」等。
專長研究領域為品質管理(Quality Management)、作業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電子化企業(eBusiness)。
 
學經歷
1982 中原大學  工業工程, 學士
1989 美國 Ohio University, Industrial Engineering, 碩士
1993 美國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Industrial Engineering, 博士
1993 國立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副教授
2022 NodeIE 顧問
專長
 
​​​​​精實生產的實踐
──運用「價值溪流圖」找出浪費根源

    精實生產的目的在於消除浪費,舉凡生產過剩、不良品、加工、等待、搬運、庫存、多餘的動作等,都是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浪費的地方。而想要實現精實生產,必須藉助「價值溪流圖」(Value Stream Mapping),透過將工廠內部生產過程繪製成一幅可以表現出「物流」「資訊流」與「生產作業時間」的圖表,分析產品生產流程,從中發現浪費的根源,並加以改善。

  1. 杜絕過量生產
    消除一切浪費,只生產顧客想要的

  精實生產的目的在於「消除各種浪費」,舉凡生產過剩、不良品、加工、等待、搬運、庫存、多餘的動作等,都是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浪費的地方。長期研究精實生產的麥克‧魯斯(Mike Rother)與約翰‧舒克(John Shook),在《學習觀察》(Learning to See)書中指出,過量生產是浪費最主要的根源,造成上游工程生產得比下一道工程所需的更多、更早或更快,不僅會導致多餘庫存,更會造成其他所有類型的浪費。比如說,過量生產的產品需要儲存空間、額外的人工與設備進行處理、分類;品質若有缺陷,還必須重工;忙於製造現在不需要的產品,可能導致不能準時為客戶供貨⋯⋯反觀精實生產與大量生產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將注意力放在杜絕過量生產上。大量生產的思維主張生產愈多、愈快,成本就愈低,但這種看法只適用於計算單一件產品的直接成本,卻忽略了所有由過量生產所造成的浪費與其他成本。

  1. 價值溪流圖
    依顧客實際需求,重新界定既有生產方式
  想要實現精實生產,必須藉助「價值溪流圖」(Value Stream Mapping,簡稱VSM或「價值流」),透過將工廠內部生產過程繪製成一幅可以表現出「物流」「資訊流」與「生產作業時間」的圖表,做為分析產品生產流程的共通語言,從中發現浪費的根源,並加以改善。
  《精實革命》(Lean Thinking)作者詹姆斯‧沃馬克(James Womack)與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指出,善用精實系統思考的企業,可用更少的努力、更少的設備、更少的時間與空間,使產出愈接近顧客所要的。為協助企業引進精實生產以消除浪費、創造獲利,沃馬克與瓊斯提出「價值溪流圖解分析法」,共包括5個基本原則:
  • 重新確認產品「價值」(value)
  • 確認每一產品的「價值溪流」(value stream)
  • 力求價值活動暢通無阻(flow)
  • 由顧客需求驅動生產的「拉式管理」(pull)
  • 追求無止境的完善(perfection價值溪流圖
  1. 描繪「現狀圖」
    檢驗生產流程各環節,揪出浪費、加以改善

  接著本文就以價值溪流圖中的「現狀圖」與「未來圖」,觀察比較企業進行精實生產前後所產生的效益,並將它應用在汽車零件製造公司的消音器生產上(由於實際實施改善牽涉到企業
經營決策,本文僅介紹可能對工廠營運進行的改善)。

 
  1. 描繪「未來圖」
    產量平準化,避免過多備料與人力

  接下來,怎麼讓FW公司的價值流變得「精實」呢?FW公司現有消音器生產線是很典型的批量與推式的生產方式,價值流的各個工程就像一座座孤島,不管下游工程的實際需要,只是按照生管部門計畫生產,並推向後工程,而非根據下游工程的顧客需求來生產,造成各工程站間庫存的浪費。   由於產品沒有立即的需要,因此當它們被搬運、點收、儲存等,都會造成浪費。而且若其中某一個工程站生產的零件有問題時,往往要到最後的氣密測試工程站或合檢具工程站才會被發現,整批成品有可能得報廢重新生產,這也是一種浪費。上述FW公司消音器生產時,增加價值的時間非常短(765秒),但產品經過工廠所花費的總合時間卻非常長(59天)。在精實生產中,企業必須努力做到讓各工程僅在下一個工程有需要時,才生產下一工程需要的產品。以FW公司為例,可從以下4個步驟進行改善:

  • 步驟1:依據「節拍時間」(takt time)進行生
  • 步驟2:讓生產過程連續流動


  • 步驟3:無法連續流動時,使用「超級市場」控制生產
  • 步驟4:將顧客訂單只下給一個生產工程

     
  1. 課程結論
    揚棄大量生產、導入精實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大多數的企業可能會認為,安排生產同一種產品大量生產,成本會比較低,因為這樣做可以減少換模時間與產生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但透過上述個案,以精實生產模式進行改善後,可以發現企業不但能擁有更低的生產周期、更少的前置時間、更少的庫存,人力資源也得以更有效率的運用。